> 唯美的句子 > 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法 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法 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法 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法

撤消清徐县,古交市,及晋中市榆次区,设立太原市清徐区,古交区,榆次区。

撤消晋中市,其所辖榆次区并入太原市,寿阳、昔阳、和顺和左权并入阳泉市,榆社并入长治市,祁县、太谷、平遥和灵石划归介休市。

设立地级介休市,原县级介休市改设绵山区,原晋中市所辖祁县。

设立地级汾阳市,合并原县级汾阳市和孝义市,改设汾阳市汾州区和孝义区,吕梁市所辖交城,文水和交口划归汾阳市。撤消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调整后设立平城区,云中区和口泉区,大同县更名西坪县,将朔州市所辖怀仁,应县划归大同市。将忻州市所辖神池,河曲,保德,偏关,岢岚,五寨划归朔州市。撤消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调整后设立沙江口区,荫营区和平定区。撤消长治市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调整后设立党城区,漳泽区,韩店区和潞城区。撤消晋城市城区,泽州县,调整后设立凤台区,丹川区。

明代山西行政区划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史称明朝,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从朱元璋到崇祯帝朱由检,明朝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在行政区划上,朱元璋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山西,明代全称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西布政司或河南省,治所太原,下辖4府20州(含4直隶州)77县,大部分县名沿用至今。 4府分别为太原、平阳、潞安、大同,4直隶州分别为汾州、泽州、沁州、辽州。

  太原府、汾州、辽州

  一、太原府(6州22县)

  下辖:阳曲县、太原、榆次、太谷、祁、徐沟、清源、交城、文水、寿阳、孟、静乐、河曲、平定州(乐平)、忻州(定襄)、代州(五台、繁峙、崞)、岢岚州(岚、兴)、保德州、永宁州(临、宁乡)

  二、平阳府(6州29县)

  下辖:临汾县、襄陵、洪洞、浮山、赵城、太平、岳阳、曲沃、翼城、汾西、蒲、灵石、石楼、蒲州(临晋、荥河、猗氏、万泉、河津)、解州(安邑、夏、闻喜、平陆、芮城)、绛州(稷山、绛、垣曲)、霍州、吉州(乡宁)、隰州(大宁、永和)

  三、直隶州汾州(3县)

  下辖:孝义、平遥、介休

  四、潞安府(8县)

  下辖:长治县、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壶关、黎城、平顺

  五、大同府(4州7县)

  下辖:大同县 、怀仁、浑源州、应州(山阴)、朔州(马邑)、蔚州(广灵、广昌、灵丘)

  六、直隶州泽州(4县)

  下辖: 高平、阳城、陵川、沁水

  七、直隶州沁州(2县)

  下辖: 沁源、武乡

  八:直隶州辽州(2县)

  下辖:榆社、和顺

山西最新行政区划

山西省,简称晋,中国23个省之一,位于华北地区,省会太原。[1][2][3][4]

全省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辖11个地级市。[5][6][7][8]

截止2021年9月,全省辖26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0个县,合计117个县级区划。 [9][10][11][12]

截止2021年6月,全省辖215个街道、631个镇、430个乡,合计1276个乡级区划。[13][14][15][16]

相关问答

问:山西省行政区划调整到底是怎么个调法?

答:嘿,这个调整啊,主要是想优化山西省的行政管理,提高效率,具体方法可能包括合并一些人口少、面积小的县区,或者把一些发展快的镇升级为县级市,当然,也会考虑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不是随便乱调的。

问:那这次调整方案里有哪些具体的变化呢?

答:哎呀,具体方案还没完全公布呢,但据说可能会有几个大动作,太原周边的一些县可能会并入市区,扩大太原的城市规模;还有些经济强镇可能会升格,带动周边发展,具体的还得等官方消息哦!

问:调整之后对咱们老百姓有啥好处啊?

答:好处多了去了!行政效率提高了,办啥事都更方便;资源整合后,基础设施会更好,生活品质也能提升;经济发展更快了,就业机会也会更多,长远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问:这调整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户口和房产啊?

答:这个你放心,行政区划调整不会直接影响个人户口和房产,顶多就是地址变了,该是你的还是你的,不过,具体政策还得看官方怎么规定,建议多关注当地政府的通知,有啥疑问及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