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偃虹堤记翻译

偃虹堤记翻译

偃虹堤记翻译

《偃虹堤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庆历六年(1046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该文的翻译:

一位从岳州来的客人带着滕子京太守的书信和洞庭湖的全图告诉我说:“希望您能为滕侯所建的新堤写一篇记文。”我打开书信和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堤的右方,有一道隆起的高大建筑,这就是偃虹堤。我询问建造此堤和命名的人,客人回答说:“这都是我们岳州郡守滕大人修建的。”我又问他修建这道堤坝能带来什么好处,客人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地方之一,而岳州又是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四路的要冲。以往在湖中来往的船只没有地方停泊,只能停靠在南岸的渡口,那些需要到州中办事的人要绕远路且疲惫,还常常面临狂风巨浪的危险。现在到岳州的船只都可以安全地停靠在偃虹堤下,需要到州衙办事的人既方便又安全。”

我继续询问此堤的大小规模、用了多少劳力,客人答道:“堤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二尺,最上部的厚度相当于底部的三分之二,总共用了一万五千五百个劳力,没用一个季节就建成了。”我又问此堤修建之前是如何谋划的,客人回答说:“州里将计划上报给转运司,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该计划是否可行,反复数次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最终决定,三司审议后认为可行,没有改变我们滕侯的方案。”

客人催促我说:“这是有德之人的举动,完全值得为此写一篇记文。”我认识到,那些深思熟虑、考虑百姓利益的人,在谋划事情时总是非常精审,因此能够用较少的劳力取得很大的功效。这道百步之长的堤坝可以抵御最险恶的风波和不可预测的危险,惠及当地百姓,同时也方便湖北、湖南、夔州、成都广大地区出行的人。而岳阳作为四路往来的要冲,每天有无数船只在此停泊。如果堤坝的土石能够长久不坏,那么滕太守的恩惠将难以用数字来计算。事情不怕做不成,只怕时间久了容易损坏。建造者最初并不是不想让它长久坚牢,然而后来者却常常导致它荒废。自古以来那些有道德有才干的仁人,总想着为百姓兴利除弊,他们留下的遗迹到处都能见到。如果后来者都能像初建者那样用心,那么百姓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得到实惠,普天之下还有不受恩惠的事情发生吗?这也是滕太守所担心的事,所以他托我写篇记文留给后来者。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偃虹堤的建造过程是怎样的?

欧阳修如何描述偃虹堤的好处?

偃虹堤在后来的维护中遇到了哪些问题?